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作品簡介-Part 2

《臨床醫學的誕生》
(Naissance de la clinique:une archéologie du regard médical)


「這是關於空間、語言和死亡的著作。它論述的是目視。」

福柯研究了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的醫學史及其純理論變化,而此書中的中心議題是:科學的話語如何構造和制約人們的感性經驗。

社會圈定一種疾病進行醫學干涉,將其封閉,劃出特殊區域──即醫院。

福柯指出醫學科學對傳統醫學理論的絕對相信轉向對實証觀察的信賴,從封閉式轉向開放式的治療。



實証觀察使用的就是「目視」,即關注疾病表面的現象,捕捉各種象徵符
號,其實是滯留於語言世界之中。

福柯認為,一項陳述的意義不是來自說話者的意圖,而是和話語系統中與其他話語的關係密
切相連。醫生擁有醫學知識,而專業術語又為醫學換取了權力。

「目視」是權力行使的一種形式疾病、反自然、死亡都暴露於目視之光(表徵→人體結構→器官→死亡)。    
醫生擁有醫學知識,於是擁有觀察病人的權力並且作出判決,去決定病人到底是「正常」還
是「病態」。

醫生擔任的是「公共道德和公共衛生的監督者」的角色,他有絕對權利去界定「病人」與
「標準人」,醫生除了治療病人之外,還要巡視與教育,一切都為了作出監督與控制。

而社會賦予醫院決定和干預的權力,使醫療制度能在更高層次上觀察然後宣布判決和知識,
亦是權力與醫學關係的一個論證。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作品簡介-Part 1

《古典時期瘋狂史》
(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âge classique - Folie et déraison)

「愚人船」 ──智者
以智者形象出現,他們被世人流放,為了是「淨化」,同時為了將他們流放到正常人接觸不到的社會邊緣。

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一種將瘋人流放的習俗──愚人船。因為瘋人的「愚蠢」令正常人感到不安而且有威脅,於是就出現瘋人遠航的情況。另一方面,人們在故事和道德寓言中為瘋人塑造了「智者」的形象以嘲弄瘋人。人們認為瘋人擁有正常人無法擁有的知識,所以成了「智者」,繼而藉此進行社會和道德批判。

大禁閉──遊手好閒者
十七世紀出現了大量禁閉所。貧民、失業者、乞丐、囚犯和瘋人被安置在禁閉所進行勞動,因而保持社會的「治安」並提供勞動力。
在經濟和道德交融的要求之下,勞動和遊手好閒之間出現了分界線,當時的瘋人是被救濟者,屬於社會的一部分。
禁閉所在就業充分和工資高漲時期提供廉價勞動力,在失業嚴重時期收容了遊手好閒者以保護社會。
道德要求也促使禁閉所出現。為的就是加以約束與改造。當時最大的罪孽是「懶散」,於是須強制遊手好閒者進行無休止、不帶來任何利益的勞動,以避免他們墮落。

展覽所──野獸
十八世紀末,瘋癲借用了野獸的面孔,瘋人失去人性,以瘋癲形式來發洩出獸性。
瘋人受到不人道的對待,被視為展示的東西:在瘋人塔、禁閉所、醫院、監獄中,瘋人被囚禁並展示,成為公眾的觀賞對象,成為某種信心十足的理性的良知的一種消遣。
擺脫束縛的獸性只能用紀律和殘忍來駕馭,這種方式除了能確保安全之外,也能成為贖罪的教訓。

醫院──精神病人
十九世紀,瘋人被視為病人,是精神錯亂者。瘋人要被「道德治療」,從以前的外界懲罰世界過渡到一個內心審判世界。病人被觀察,同時被外界要求瘋人自己去理解自身的異化。
這種限制和監護規定確定的一種抽象的法律地位形成一種權威,因而醫生無論以病體療法還是精神治療都能呈現出一種不可否定的理性令人臣服。
瘋癲變成一種沉默。
瘋人沒有工作能力,顯得與眾不同也不能融入社會,因而其後出現一種特殊制度去安置瘋人。

權力—知識的關係


福柯認為權力是一種關係。


以往人們總是把權力看作一種物,就像統治權的理論那樣,誰擁有統治權就像擁有某種商品、財產那樣,誰就能夠運用這種權力來統治其他人、控制其他人。

福柯對舊的權力理論的批判一直把矛頭對準這種統治權的觀念,對準將權力視為一種物的觀念,而主張權力是一種關係。

權力是各種力量關係的、多形態的、流動性的。

只存在著某種關係性的權力,它在無數個點上體現出來,具有不確定性,而不是某人可以獲得、佔有的一種物,權力純粹是一種關係,是一種結構性的活動。








福柯(Michel Foucault)簡介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

本名:保爾‧米歇爾‧傅柯 (Paul Michel Foucault)

生卒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25(終年五十八歲)

出生地法國普捷提埃(Poitiers)

擅長領域:歷史哲學及思想系統



     
主要事跡

三歲~十歲
入讀亨利四世中學,於十歲完成小學課程,進入本校初中班。

十三歲
入讀聖斯塔尼斯拉教會高級中學,受到老師啟蒙及

身受戰爭破壞影響,開始研習歷史哲學。

十九歲
入讀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受困於「癲狂」和「同性性慾」,為弄清私生活,開始研習心理學、精神學。

二十二歲
獲得哲學學士及心理學學士學位。

二十四歲
於巴黎弗雷斯納監獄研究犯人心理病,引發「監獄起源」興趣。

二十六歲
獲得心理病理學文憑,並於法國里爾文大學任心理學助教。

二十八歲
法國政局不穩,出國雲遊天涯。於瑞典鳥柏沙拉大學輔導法語。同年發表處女作-《夢與在》序文,奠定哲學出發方式和基本意圖。

三十三歲
崇拜德國文化,於漢堡大學法國研究所任主任。

三十四歲
完成博士論文《瘋狂與非理性-古典時代癲狂的歷史》,並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

三十六歲
於克萊蒙—非蘭特大學哲學系任心理學教授。

三十七歲
出版《臨床醫學的誕生》,將瘋人分析推廣到醫學領域。

三十九歲
於突尼斯大學任哲學教授,同年出版《詞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

四十一歲
於法國南爾泰大學任哲學教授。

四十二歲
於法國巴黎樊尚大學任哲學教授。

四十四歲
於法國法蘭西學院任思想體系史學授。

四十六歲
發表論文〈尼采、系譜學和歷史學〉,建立系譜學方法。

四十九歲
完成《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

五十歲
出版《性史》,後著手建構色慾系譜。